630小说网 > 明末大权臣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630小说网 www.63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

    “若帝崩而立幼君,则必立辅政者,永王确辅之……”

    这是一份对未来政治局势的全面推演,以复隆皇帝驾崩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时政进行一步一步的仔细推敲和预演,其中不夹杂任何主观成分和情感因素,完全就是冷静客观的推断和计算。

    根据这份推演报告,复隆皇帝如果真的死了,几乎可以确定一定会立一个娃娃皇帝出来,到时候无论是根据复隆皇帝是遗诏还是遵循传统,会出现一个“顾命大臣”团体,名义上是辅佐还在吃奶的娃娃皇帝,实际上则是掌控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作为崇祯皇帝的子嗣,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永王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在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这个概率超过了八成,但这并不代表什么,将来的局势会对李吴山非常不利。

    不论是根据推演还是为了照顾各方利益,顾命大臣的人数应该不会少于四人,其中至少有两位是出身皇族。也就是说,除了永王之外,应该还会再选一位宗室成员出任顾命大臣,剩余的两个名额则代表着中枢宰辅和地方实力派的利益。

    永王本身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复隆皇帝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削藩”迹象,和藩王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这就意味着皇族内部无法团结起来。如此一来,朝廷大权必然会严重倾向于地方实力派。

    复隆皇帝一死,无论翁皇后是不是会“垂帘听政”,都会成为政治角力中的一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党”,在大明朝这是有先例可循的……

    所谓的“后党”其实就是地方实力派和外戚的综合体,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加强,反应到政治层面上,则会出现“弱干强枝”的趋势,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东汉末年的局势很有可能会重演,这个概率非常高。

    这种局面会不会出现,完全取决一个事件:立太子。

    朝廷会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太子,是一个风向标式的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份推演报告:不立太子。

    如果不立太子的话,则会走向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很有可能会出现兄终弟及的模式,永王继复隆皇帝而代之,成为新一任的大明君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局面将会焕然一新。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之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而已却绝对不是主流。

    无论历史最终朝着哪个方向转变,李吴山都必须做出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监军大人高起潜急急慌慌的跑了过来。

    高起潜显然是一路狂奔,跑的帽子都歪了,一路高喊着:“圣旨到,圣旨到……”

    “高监军稍候,容我摆开香案……”

    “别弄那些个东西了,这是万岁的秘旨!”高起潜似乎很着急的样子,连接旨的流程和礼仪都免了,直接就把那份所谓的秘旨递到了李吴山手中。

    这个时候从江南传来秘旨,看高起潜这个样子,肯定是出事了。

    李吴山本能的紧张了一下……

    展开圣旨只扫了一眼,立刻就变得激动起来,一把抓住高起潜的手:“这……这是真的么?”

    根本就不用高起潜回答,李吴山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一句没有任何作用的废话。

    监军代表着朝廷,他的职责就是上下通达,经由高起潜传达过来的命令一定就是千真万确,绝对不会有错。

    秘旨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传位于永王。

    不立太子了?

    直接兄终弟及把皇位给了永王?

    这个消息来的太过于突然,以至于李吴山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一瞬间,李吴山就明白了复隆皇帝的心意。

    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了这个大一统的局面,宁可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要传给永王。

    光是这份心思,就足以让复隆皇帝在李吴山心目中的形象顿时就高大起来。

    这是才一个皇帝应有的觉悟。

    虽然复隆皇帝有点喜欢揽功,总是想把李吴山和大旗军的功劳占为己有,总是以雄才大略的君主自居,总是认为自己是大明朝的中兴之主。

    按照他本人的文治武功,恐怕配不上这样的称号,更谈不上什么雄才大略。

    但是,在传位一事上的英明之举,足以让他的历史地位瞬间高涨。

    为了“大一统”,而牺牲到子孙后代的皇位,足以称得上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了。

    虽然李吴山从来都没有把这个皇帝看做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事实:帝王终究是帝王,目光之深远不是一般的小人物可以比拟的。

    复隆皇帝曾经是李吴山的学生,时至今日李吴山依旧还有那个侍讲教授的职衔。

    事实证明,自己的这个学生确实没有学到排兵布阵行军打仗的本事,展布经济经纬天下也远远谈不上,但却有一份“大一统”的心思,而且深知这大一统到底有多么重要。

    作为一个帝王,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就足够了。

    在这个瞬间,连李吴山都有些恍惚了,他甚至开始想象一个问题:如果复隆皇帝的身体状况允许的话,或许还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很有可能成为传统帝王当中的佼佼者。

    但也就仅仅只是如此罢了。

    就算是再多一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式的人物,又能如何?终究是老旧的过去式了,已不能再适应民族发展之需要了。

    如果永王继位的话,局面就会焕然一新,自己的所想就会更快的化为现实。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错过了,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李帅,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调兵,调兵呐……”

    “万岁的圣旨已到,这就是军令!”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于兴奋的缘故,李吴山竟然没有了往日的沉稳,反而显得有些毛躁了:

    “命东路军出淮安,顺运河南下,不得有误。”

    “九江之军东向,迫近长江,湖广军顺流而下抵江南。”

    “淮右之军集结于凤阳。”

    “晓知各军,若有任何其他人马出现异动,不必等候命令直接击之。”

    “扬州驻军马上集结,南都附近若有军马靠近,不论是谁立刻渡江作战,不必等候进一步的命令。”

    “张三娃为先锋,火速南下,我随后就到。”

    “……”

    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各路人马全都指向了江南。

    作为北地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素来就是皇权最大的挑战者,但是现在李吴山却摇身一变,成了最大的“保皇党人”。

    一来是为了保证江南局面的稳定,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复隆皇帝驾崩之后永王可以顺利继承皇位。

    对于李吴山和整个大旗军而言,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若是有任何力量试图在这个事情让闹事的话,李吴山绝对不惜一战,这个决心不容置疑。

    不管是李吴山本人还是整个大旗军,必须用一个极其鲜明的态度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他们绝对服从复隆皇帝的命令,绝对支持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反对者就是和大旗军为敌,就是于大明为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算是发生战争也会在所不惜。

    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李吴山的实力最强,而且还拥有大义名份。

    复隆皇帝的旨意在手,我是奉命进行军事调动,光是这个名义就了不得。

    我的目的就是坚决拥护永王继位,谁反对谁就是我的敌人,谁就是乱臣贼子。

    而乱臣贼子,则是可以人人得而诛之的,那不叫战争,而是应该称之为平乱。

    大军调动,不是玩即时战略的网络游戏,更不是随便动动鼠标就可以时间的,这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很多时间。

    但是从秘旨上来看,复隆皇帝的时间明显已经不多了,也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还能支撑多久,所以李吴山一定要快。

    如果说复隆皇帝突然驾崩,永王无力应对那个局面的话,肯定会有人强行拥立一个娃娃皇帝出来,到时候就不得不全面开战了。

    虽然李吴山很不希望出现那样的情形,却不得不进行一场内战,哪怕是付出很大的代价也不得不打。

    这是李吴山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这是一个机会啊,一个可以理顺所有关系集合一切资源的机会,同时也是李吴山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惜的是,复隆皇帝的病情比想象中更加严重,而李吴山又没有料到会出现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造成了时间紧迫和仓促应变的局面。

    此事确实始料未及,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事情会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李吴山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并不是所有的重大演变都在的预料之内掌控之中。

    因为事态的演变已经严重超出了原有的规矩,李吴山最大的优势早已经荡然无存,他必须更多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和硬实力,而不总是象以前那样“未雨绸缪 ”“快人一步”。

    虽然有些被动,而且始料未及,但李吴山还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并且马上付诸行动。

    于是乎,当世第一大“保皇党”就这样新鲜出炉了,而这一番举动对历史的深坑影响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